以互聯智慧為特色 河南省人民醫院推動省域分級診療
??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診所門庭冷落。”當前,我國醫療服務格局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凸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所在。在河南,河南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以信息化為載體,以互聯智慧為特色,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在推動省域分級診療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 ???構建分級診療網絡
???? 分級診療如何做,1年多前省醫開始在鞏義市試點。2015年年底,省醫與鞏義市人民醫院簽訂互聯智慧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建設協議,協議中固定日期、固定項目的合作達20項,全部指向對基層醫院的幫扶。
????選派知名專家、開展遠程會診、進行遠程培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省醫航空救援也開始于鞏義,“空中救護車”從鞏義到省醫,轉運重癥病人僅需20分鐘。
????試點工作成效明顯,省醫迅速復制推廣試點經驗。截止2016年年底,僅1年時間,省醫就與全省17家省轄市級醫院、108個縣(區)的111家縣級醫院簽署了互聯智慧分級診療合作協議。
????在院內,省醫建成并投用互聯智慧分級診療中心,下設綜合服務中心、遠程會診中心、質量控制中心、教學培訓中心、學科聯合中心5個分中心,構成省醫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的指揮中樞。
????在基層,各協作醫院分中心平臺相繼建立,二者上下聯通,形成一張既分工明確又協作緊密的分級診療服務網。在這個網絡內,省醫與基層醫療機構之間,病理、心電、手術、麻醉、急救、重癥監護等信息可實現自由流動。
????在醫院與醫院為主體構建的分級診療“主網”里,學科與學科為單位的“支網”是其構成骨架。省醫以“院中院”模式將其眼科、心血管病科等優勢學科,分別成立河南省眼科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等加以發展壯大。在基層則成立優勢學科基層醫院分中心,如河南省心血管病醫院尉氏分中心、河南省人民醫院介入中心通許分中心等,以省醫之長,補基層之短。
????為實現快速高效轉診,省醫還與一家航空公司合作,建立“中國緊急救援河南航空救援基地”,開展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服務。目前,以鄭州為中心,以鄭州、安陽、商丘、洛陽、駐馬店5個基地為依托,覆蓋全省東、西、南、北、中150多個位點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網絡已初步形成。
????“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協作,保證轉診暢通非常關鍵,航空緊急醫療救援網的建立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省醫院長顧建欽說。
????下沉優質醫療資源
????分級診療網絡雛形已現,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則成為關鍵,這也是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意義所在。如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省醫從制度建設,到醫療實踐,再到教育培訓,可謂多點發力、齊頭并進。
????實現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地生根,需要周密系統的部署安排,更需要領導的強力推動和骨干的帶頭示范。為此,省醫將大大小小的協作醫院,如地圖般標注,院領導按地市分片包干負責,臨床專家擔任聯絡專家、首席學科專家或名譽院長、副院長,聯絡員則按照地圖進行定位管理,形成了“院領導分區協調+首席學科專家負責+聯絡員對接服務”的地圖式責任管理機制。
????大的管理框架既定,省醫又細化出專家坐診日、專家手術日、專家多學科會診日等20項幫扶措施。并探索推廣“三固定”工作模式,即固定醫院、固定時間、固定專業,持續有效落實對網絡內基層醫院的服務舉措。以省醫被各協作醫院聘為首席學科專家等的110名病區主任為例,他們每月至少要到相應協作醫院開展一次幫扶活動。
????除現場幫扶外,省醫還不遺余力地發展信息化技術,進行遠程查房、遠程重癥病例監控等。以多學科會診為例,目前省醫已能實現向全省協作醫院“同步直播”,基層醫務人員也能看到省醫專家的會診意見。通過不斷觀摩,基層醫務人員對復雜疑難疾病的判斷能力迅速提高。同時,省醫還開展了系統的遠程教育培訓和健康講座,涉及臨床、醫技、護理和醫院管理等各個專業。
????“通過持續開展幫扶服務,省醫專家將適宜的醫療技術在基層協作醫院推廣,大部分協作醫院的技術能力得到明顯增強。”顧建欽介紹,迄今為止,已有5家市級協作醫院的19個科室成功申報市級臨床重點專科,64家縣級協作醫院的66個科室成功申報縣級臨床重點專科。
????惠及基層人民群眾
????在省醫微信公號“福音省醫”上,人們常常看到基層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的感謝信。2016年5月,淮濱縣蘆集鄉邢營村的一名姬姓患者在感謝信上寫道,他今年75歲,患“直腸癌”,家庭經濟困難,無法到省城醫院接受治療,就在本縣醫院診治。縣醫院醫生了解他病情后,通過分級診療平臺與省醫專家進行會診,省醫還派出專家為他制定治療方案。后來他接受手術,病情得以好轉。在信中,這名患者特別提到醫療費用問題,“在大醫院可能要花好幾萬,在這里我僅花了7000多元。”
????一年多來,像他這樣受益于分級診療的患者,不勝枚舉。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省醫對111家縣級協作醫院開展了12輪20條服務措施的落實工作,共現場義診患者30650人次,查房27225人次,示范手術1068臺,疑難病會診7570人次,教學培訓1848場,異地隨訪患者128例,上轉、下轉患者1739例。同時在當地醫院進行醫療、護理、院感質控管理和合理用藥指導,1.5萬余名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及5萬余名患者與家屬受益。
????以新野縣人民醫院腫瘤中心為例,2016年、2015年門診量分別為2350、1170,上升100.8%,住院病人數分別為1959、976,上升100.7%,床位使用率分別為72.6%、59%,上升23%,轉診率分別為10%、5%,下降100%。數據表明,該縣基層首診率大幅提高,向上轉診率大幅下降。在新技術應用方面,2016年新野縣人民醫院熱療232人次、熱灌注123人次、射頻消融7人次、毫米波3人/次,離子技術5人次,而在2015年這些新技術應用還都是零。
????基層醫療的可喜變化得益于以省醫為代表的分級診療模式的成功實施,尤其是抓住了信息互聯互通、疾病分級診療規范、醫生團隊搭建、科研平臺建立等關鍵要素。對于該模式的未來發展,顧建欽表示,省醫將進一步強化改革創新,發揮三級綜合醫院的龍頭作用,以信息化為載體,以互聯智慧健康服務為特色,探索建立“分工明確、覆蓋廣泛、資源共享、互聯智慧、服務同質、便民惠民”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醫療服務模式的實現。